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打麻将赢了要请客,中了奖要请客,送行要请客;接风要请客;到了年底本系统内各单位之间一般也要互相请客;至于相熟的朋友之间更是经常互相请客(因为中国人吃饭很少采用西方的AA制消费习惯。)
小编建议: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喝酒必不可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小编还是建议大家适量饮酒,毕竟毛爷爷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简介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他们除了依旧不能适应中国的酒桌文化外,还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制度、体制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而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说:“在中国,酒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酒桌上的规矩
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1: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2: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3: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4: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5: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6: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7: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10: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11: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12: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13: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14: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15: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16: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17: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18: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主要表现
强制干杯
什么“左转弯,带甩干”,一轮酒下来,每人都得干。要是有人提议干杯,大家都干,就你不干,那你就成了众矢之的了,众目睽睽之下,你就得硬干,否则,大家就会瞧不起你。更有甚者,你不干,就会有人不依不饶,非逼你干杯不可,否则,你就会听到讽刺的话,或者脏话。
以酒论人品
什么“是男人的就干,不是男人的可以不干”。所谓“从酒品看人品”。谁要是能喝,端杯必干,就说这个人豪爽,实在,讲究,敞亮,可交。谁要是喝得少,就说这个人“挟挟咕咕”,不实在,玩心眼。
以酒辨感情
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假如张三敬酒,自己先干了,然后环视大家,如果有人干了,就认为该人对自己尊重,如果有人不干,就认为此人没有把敬酒者放在眼里。
敬酒论等级
先敬官大者,或者按照人物的重要性大小来敬,先被敬者自然有受尊重的感觉,最后被敬者其实心里并不痛快。有的人只敬一个人(比如最大官),其他人就不高兴。敬酒者也按照官的大小或者年龄大小排序,谁要是抢先敬酒,那被抢先者心里就不高兴。
敬酒的人还要先说几句,很多人习惯于把酒桌边的一圈人挨个“歌颂”一番,但是难免对有的人歌颂多一些,对有的人歌颂少一些,如果被歌颂少的人小心眼,矛盾的种子就种下了。你要是不敬酒,大家就有些瞧不起你,认为你有些呆,谁在酒桌上活跃,谁就会受到格外重视,被高看一眼。
以丰盛论酒宴规格
很多地区摆酒宴时满桌子是菜,酒筵结束后,菜能剩三分之二。似乎菜少了就显得小气。
主要影响
在一定的意义上,在中国,喝酒是拉近人际距离的一种手段和符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如果依然还象开会一样一本正经,就意味着人们之间还有距离感,还在用理性约束自己,还在按照官场或商场的规则进行表演,还在对他人进行防范,而不敢对他人敞开自己内心真实的世界。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喝酒就不痛快,没有意思,没有味道,酒桌关系就依然还是工作关系。相反,喝酒应该是消除人际距离的一种手段,它给人以“可接受”的理由而放松对自己的理性约束,吐露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创造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氛围。
在中国,请客与喝酒是一门学问,一种社交技能。它是编织和营造社会关系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它在特定的情况下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在许多情况下,要能“办得成事”,就必须先能请得动求之办事者喝酒。不仅如此,在许多场合,让客人吃得好、喝得够,不但是慷慨好客的表现,而且是编织“自己人”圈子或关系网的手段。而关系圈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自明的。
国际酒文化
日本
在欧美等国家,喝酒就是一种纯粹的社交文化
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就把喝酒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周也至少有一两次酒局。而且在日本,拒绝饭局邀请的风险更大,可能有被排挤、甚至丢饭碗的危险。但日本人在酒桌上绝不劝酒,大家心照不宣,自我控制,而且原则上都是自掏腰包。大多数日本员工的每月工资,都会预留固定比例作为应酬用款,高级管理层的比例更高。也许正因为如此,日本酒局虽多,却很少衍生出挥霍公款、腐败等问题。
韩国
在韩国,人们正试图抛弃喝酒陋习。韩国媒体去年说,该国一半以上的上班族,无论男女,“一喝酒就暴饮”,每年有20万亿韩元浪费在饮酒上。一位在韩国工作多年的中国人表示,韩国人喝酒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晚上请人吃饭,吃饭时一般都喝“炸弹酒”(鸡尾酒的一种),喝到很晚后还要再换地方喝啤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在中午请人吃饭,尤其是正式的商务宴请,一般只喝一点红酒或一杯啤酒。2007年,朝鲜还出现过针对军队士兵的演讲材料《军队沉迷酒风则社会主义就会灭亡》,里面提到,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酒成风,而军人泡在酒里就无法保卫社会主义,因此助长“酒风”是叛逆国家的行为。
欧美
西方国家对公务宴请中饮酒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托比尔斯是英国在野党保守党的铁杆党员,常要参加英国政坛的各类酒会。他表示,尽管英国人很爱喝,但想在公务场合“喝个够”的机会却几乎没有。如果是政府部门或政党组织的酒会,每位登记参加活动的人只能分到一杯酒,因为主办方对财政开支严格把关。
在“啤酒之国”德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有非常繁杂、严格的报销程序,首先要在请客前填写一份“请客计划”,详细列出宴请地点、菜品、酒品标准以及请客目的,经批准后才能实施;吃完饭要在发票上标明每道菜和酒的价格,还要汇报请客效果如何。德国公务宴请中酒的标准一般是每人一杯,不超过2欧元。如果违反规定,除了议会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质疑,各联邦州的腐败案件处理中心还可协同联邦审计署专案小组对其进行调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