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12 三月, 2014

北京还能待吗?一个澳人眼里的北京雾霾天

一阵风的威力是如此巨大!上个星期,北京及中国东北部的广泛地区遭受了极端污染天气,情况之严重以至于此事都成了全球的新闻头条。在长达近10天的稳定气候使得空气污染情况日益加剧之后,一场淅淅沥沥的降雨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终于如期而至,星期五早晨我们醒来后终于看到了蓝天。不幸的是这并没有延续很久,今天恐怖的污染又来了。








北京的天气与环境本来就已经够严酷的了,它夏季炎热潮湿,冬天严寒且极端干燥,令人很不舒服。冬天的时候你每天必须要使用大量的润肤霜才能够防止皮肤干燥脱皮。可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种神秘的润肤露。难怪很多跨国公司都把他们的分店设在了上海,而不是北京。

北京今年的冬天相对来说还算温和,事实上自从11月以来它的天空大多晴朗,而且只下过一次雪。农历春节期间中国政府呼吁民众在燃放爆竹方面采取克制的态度,以减低对已经脆弱不堪的空气质量的影响,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日常话题。这些措施看起来在春节期间发挥了效用,到17日之前北京的天气大多保持晴好。

如果你在每天醒来之后发现北京的天空中有些许的雾霾,这再正常不过了。几天过去了,这些雾霾依然阴魂不散,而来自工厂和汽车的排放又雪上加霜,风的缺席则使得这座城市的空气无法更新。到了第五天,情况就变得相当糟糕了。数百米开外的建筑物变得影影绰绰,空中的太阳要么踪影全无,要么就变成了空中的一个光盘,人们的情绪也随之沉沦。你根本不想出门,如果你必须要外出的话,你最好是带上口罩,尽管如此你大概会担心这到底能有多少作用。

房间里的空气滤清器无时无刻不在启动着,消耗着用燃煤产生的电力,确保着这种恶性循环的不间断性。通过社交媒体和各种方式,每个人都在谈论着空气污染,每个人都象患了强迫症一般查看着空气质量指数。这个指数在中国有两种,一个来自于中国政府,另一个则来自美国驻华大使馆,后者总是会让某些人不高兴, 因为它总是要高于前者。

本世纪初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那时也有污染,也许情况还更加严重。但那时人们没有流动污染检测装置,而且 大多数的人需要面对更加紧迫的社会和经济议题,例如贫困议题。现在这些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有了很大改善。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发达’城市的人们来说,他们有 了可以将注意力转向生活方式议题这样的‘奢侈’。王先生和丽丝女士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产和各种现代生活的标志:一辆汽车和一些全球知名品牌的商品,如果他 们幸运的话还可以不时地赴海外旅行。在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获得满足之后,现在是他们关注生活方式议题的时候了,其中就包括了他们所呼吸的空气的质量议题。

自从中国的本届政府于2012年执政以来,他们将环境及空气污染问题列为了当务之急,制定了中国自己的空气污染指数及手机应用程序来发布每天的空气质量变化 情况。上个星期当北京的雾霾天气日益恶化时,政府发布了警示,提醒民众要留在室内,戴口罩,老人和婴儿则需要采取更多的防护措施。很多学校取消了学生在户 外的活动,包括国际学校在内的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安装了医疗级空气过滤系统,并花费成百上千万美元建起来过滤空气室内运动场,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 行体育活动。

中国的空气污染状况走到今天这么糟糕的地步,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一些跨国公司(包括时装及奢侈品公司)在中国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的两年里, 很多在北京的外国人离开了北京,他们离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污染及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尽管如此,香港汇丰银行在2013年底时依然将中国列为全球最吸引国际 人士的目的地。但是随着污染水平的破表,在华外国人圈子里现在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就是在华工作额外补贴、办公室空气过滤系统和健康保险条款。这些因素会使得 这些公司在延揽顶级国际人才方面的开支愈发昂贵。

与此前相比,上周在室外活动的人群中戴口罩者的比例大幅飙升。如果你没有口罩,北 京的每一家超市和便利店都有充足的货源。由于人们都留在了室内,那里的大型购物中心及零售业集中的地方变得比往日冷清了许多。《卫报》的报道称,因为空气 污染的原因,故宫的游客数量只有往常的四分之一。如果商业中心的客人数量也同比下降的话,那么上周零售商们也一定会感到了切肤之痛吧。

空气 污染不仅使人们对外出购物望而却步,它还从整体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感受。当我走进一家国际电器商品店时,我注意到他们的店门大开,让那些污浊的空气长驱直 入(好像店家的要求是要敞开大门迎接顾客),而店里的店员们人人都则带着令人注目的白色口罩,这些口罩和他们的衬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需要与一位店员 讲话时,我无法感受到与她的交流和来自她的丝毫友善,因为她的脸都躲在了口罩后面。这并不是说她无理,我只是无法看到她的笑容或者任何的面部表情,所以没 有任何与她展开互动和交流的感觉。

这当然不是这家零售店所独有的问题。对于任何把服务视为核心价值的高档品牌店来说,不能与顾客展开交流互动并向客人出售商品,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那店家又能怎么办呢?要求店员们不要戴口罩吗?在政府已经发出空气污染警告并鼓励民众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空气污染除了使口罩和空气过滤器的销量大增之外,电子商务则是从中获利的另外一个行业。中国的电商们已经从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及零售商们那里抢到了不少的市场份额。现在面对这种污染指数破表和民众越来越不愿意外出的局面,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项。

上个星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部公布了一份题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报告。相关人员对中国各地的一万多名奢侈品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的一些数据相当有意思:

· 到2015年时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估计会达到5400亿美元,占总零售额的7.5%。

· 到2020年时中国的电子商务业规模预期将超过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国内电商规模总和。

· 9%的调查回复者表示他们乐于网购的原因是因为在家购物的舒适性(此处也包含了因空气污染而留在室内的因素)。

· 55%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过手机付款方式,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只有19%。

· 在线付款方式的迅猛发展势头令很多人不知不觉加入其中(我从众多的来源看到和听到了这方面的资讯,并不只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有预测称移动付款方式今年将对中国的零售业产生重大冲击)。

虽然有这么多的各种问题,但是有些人依然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愉快地在街头起舞,你又会怎么做呢?

迪莫西·考弗兰(Timothy Coughlan)是2013年澳大利亚与中国青年对话活动澳洲代表团的一名成员,于不久前访问了中国,并撰写了一篇有关中国雾霾问题的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